今年夏天感觉格外漫长,秋分都过去了好几天,温度还在35度徘徊。上个周末凉快了一两天,但也就一两天。我期望着闷热的天气赶紧过去,再不过去,杭州的桂花可都等不及了。
桂花其实已经开了,前几天午休,我沿着大运河散步时就闻到了。循着馥郁的花香,我找到了那株桂花树。平时看起来不起眼,时间一到,那浓密的树叶就再也掩盖不住不断簇拥着冒出头来的淡黄色小花,小小的花朵像是发泄般肆意的散发着被压抑了一年的香气,味道沁人心脾。在树下驻足片刻,我决定周末去看看更多的桂花。
桂花是杭州的市花,虽然全城随处可见,但真要说最有代表性的地方,那一定是满觉陇。九月最后一个休息日,天气预报 34 度,阳光依旧炙热,我准备去西湖边的满觉陇看看。
地铁到吴山广场,然后刷一辆小红车骑过去。沿着西湖边骑行,一路车水马龙,人头攒动,西湖边永远是这么热闹。经过双投桥,雷峰塔在阳光下灼灼生辉。想起前两个月天热的时候,我有时晚上会来这里环湖徒步,晚上的雷峰塔在灯光的点缀下比白天要好看,从苏堤那边过来,各种角度拍雷峰塔,但总拍不出眼里看到的那种美。
夜晚的雷峰塔
过了雷峰塔,人一下少了很多,大部分人都会转入苏堤,我继续沿着太子湾公园的方向往前骑。往前的岔路口右转是杨公堤,这条路今年夏天我也来走过好几次。杨公堤沿途有好几个景区都不错,相比苏堤那边,更加清幽。
直行通过杨公堤,进入虎跑路,骑过一段上坡后,第一个路口右转,然后下一个路口左转,就进入了满觉陇路。路口不远处的石屋洞景区旁就有小红车的还车点,十分方便。在杭州骑小红车还是很划算的,一个小时内免费,比各种共享单车要惠民,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目的地附近必须要有还车点。
石屋洞景点不大,看点是一个天然溶洞里面的磨崖石刻和佛像。从大门进去,一阵阵桂花的香味迎面扑来。大门口的一棵桂花开的还不是很茂盛,花色偏白,估计是银桂。
上面说估计代表我也不确定的意思,以我道听途说的经验,颜色深的是金桂,那颜色淡的应该就是银桂。不远处有一群人围在一棵金色中又显的发红的桂花树下拍照,就在我以为这是棵金桂时,旁边有人说这棵丹桂真好看。好吧,偷学到了。
丹桂的颜色已经不能用金色来形容,是一种偏桔红的颜色,这种鲜艳的色彩相比白色和金黄色,给人的视觉冲击的确更强烈。
树旁围着一大群人等拍照,我出来开始沿路往上走。来此赏桂花的人可不少,跟在西湖边走路的感觉差不多。路两边每户人家的门前都摆放着一个统一大小的摊位,各种小吃或是跟桂花有关的商品陈列的整整齐齐。接下来这段时间,络绎不绝的游客都会来这边赏花逛街吧。
往前不远,左转有个小巷子。这是我此行另外想看看的一个地方:汤屋。沿着小巷子走到底,往左看,这栋造型奇特的房子就出现在眼前。
这座房子其实是私人住宅,主人品味独特,模仿汉代风格而建。因外观刚好形似动漫片《千与千寻》中的汤屋,也就被安上了这么个名字,也因此成了一个网红打卡点。没有桂花的季节,很多人会慕名前来拍照。仅限拍照,房屋不能进,因房主违规搭建的原因,这座房子已被没收。
看完汤屋后原本计划是回满觉陇路,但汤屋后面的一条登山道让我突然有了爬山的想法。这条登山道我之前跟爬山群里的朋友们走过,还有点印象,上去不远可以眺望西湖。
路的两边都是茶园,正值中午,太阳晒在身上跟夏天的感觉无异,两旁还没半人高的茶树提供不了任何帮助,在阳光的炙烤下反倒是翻滚着阵阵热浪。小问题,我带了遮阳伞,拿出来撑上。
我虽然一直说夏天不爬山,但这两个月其实也没少爬山。两周前刚爬完临平公园,去临平公园其实没准备爬山,我被这名字给误导了,以为就是个稀松平常的公园,到了后才发现这公园依山而建。山虽然看起来不高,但蜿蜒的山路想要完整的走完可一点都不轻松。总之,爬临平公园我是自己把自己给坑了。
临平公园山上的景色
再往前算就是北高峰,这个夏天也是爬了好几次了,不过都是夜爬。从老和云起,一路直接上马家坞的观景平台,一边感受着山顶的阵阵凉风,一边眺望城市夜景,也算是能让人放松身心的享受。
马家坞观景平台的夜景
还有半山和吴山……,总之,爬山是永远爬不满足的。
沿着茶园的路往上走了没多久,远处的西湖已经尽收眼底。西湖真的是有魅力,沿着湖边走觉得好看,隔着座山看依然赏心悦目。
山上的茶园里也随处可见桂花树,你看我头顶这棵银桂,花朵挤满了枝头,满树的花香喷涌而下,我感觉像是在洗桂花浴。
还有这株丹桂,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夸赞好美,然后掏出手机拍几张照片。我虽然没喊出口,但找角度拍照可是一刻也没停。
沿着茶园的路一直走,我准备去九溪十八涧看看,那里的石蒜花应该也开了。
九溪今年夏天貌似就去了一次,还是去云栖竹径的时候没忍住爬上了真迹院,然后下山从九溪路过。那天的天气也真的折磨人,沿着山路往真迹院爬,路上空气能挤出水来,天阴沉沉的一点风也没有,湿热沉闷;出了九溪我骑上车没走多远就云开日出;骑了两个小时快到了又突然下起了雨,当天晚上照镜子脖子往上黑了一圈,脖子后面一摸就疼。
所以说,夏天真没必要爬山,用一句流行的话来形容,就是没苦硬吃。
往九溪十八涧的山路上人不多,时不时遇上像我一样的独行者,或是一对小情侣,他们通常步伐节奏都很稳定;三五成群的应该是几个好友,说笑打闹着时快时慢;还有人更多的老年团,浩浩荡荡十多个人,说着方言擦肩而过,然后周围又重归于沉寂。观察这些爬山的人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我最佩服的是那些一路小跑的越野跑者,身体素质过人。
下山路口在理安寺旁,往九溪烟树的方向走,岔路口右转,就进入了九溪十八涧。
前不久刚下过雨,溪水看起来还有点水量。路边的石蒜花没有我想象中的多,只有时不时零星的几株。有些只留下花杆,像是被人采了;有些花瓣枯萎,应该是来晚了。
九溪十八涧走到底是龙井村,这座村子的特色是茶叶。沿途都是卖茶摊铺,有的还现场炒茶。虽然身处龙井村,但我个人不太确定这些茶叶是否为真龙井茶。按以前听到的说法,真的龙井茶产量不多,供不应求,留给我这种路人来买的概率不大。沿路看到一些写着「冷水茶」的招牌,感觉挺有特色,有心体验又怕被坑,没太大勇气尝试。
沿着龙井村的路一直走,出村后又下山,我又回到了西湖边,从杨公堤旁的浴鹄湾路过时,发现这里的石蒜花开的正盛。还真是去错了地方。
本来是看桂花,最后变成了爬山,然后又转到了石蒜花,一个人的徒步的确是随意的难以把控,也许这就是自由吧,尽兴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