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xworld

端午杂记

昨天端午,本来是想要骑着新买的折叠自行车出去浪一天。没料到天气预报报准了,下了一天雨。骑行计划泡汤,被迫宅了一天。

不过也要感谢这雨。前一天买车骑了近 40 公里,第二天感觉身体还是有些透支。太久没这么大运动量了,着实有些吃不消。即便是不下雨,应该也骑不了多久。

宅在屋里啥也不想做,只想放空一下,于是看了一整天的直播。正值端午,就刷刷各个地方的龙舟赛。坐在电脑屏幕前就能感受到这份节日的热闹,还挺有意思的。不同地方的龙舟也是造型各异。大部分区别只是龙头和龙尾上,有些则是在船体上就不同。比如贵州,居然有独木龙舟,看这名字应该是在一根完整的木头上挖出来的吧。而浙江这边的龙舟更是打破了我的认知,看造型与其说是龙舟,我更觉得它像是没有蓬的乌篷船。

IMG_5546

我和龙舟说起来算是有点渊源,因为父亲年轻时曾是一名造龙舟的手艺人。在我初中毕业而又还没开始踏上外出打工之路时,临近端午前两个月左右,就会跟着父亲去县城和一大帮师傅造龙舟。

在江边找一大块空地,用油布搭起几十米长的大棚,就有了最简易的工作环境。我那时也做不了什么正经的事情,只能干些杂活儿。买买菜,煮个饭;亦或是敲敲钉子,制作填缝的「麻壤」等。制作麻壤是个苦力活儿。过程是先抓几把竹子刮出来的卷状丝壤,然后加入石灰和桐油按一定比例调配的半凝固物质。接下来就是抡起巨大的木锤在一个凹槽石块上反复砸它。一边砸一边停下来翻折一下,直到看不到竹丝卷的痕迹,完全变成一坨浅绿色的半固态体。整个过程有点类似川贵地区过年打糍粑。

从第一锤开始,到最后完全可用,都需要合适的力道和敲打次数,偷不了半点懒。敲轻了,或是敲少了,竹丝都会敲不烂,只会徒增做这件事的时间。敲好后,刮到一个板上,拿给造龙舟的师傅们,他们会用来填满船体木板之间的缝隙,用来避免漏水。一条龙舟十多米长,乘以十多条缝,还是要不少的。有时我忙不过来,师傅们就只能亲自上阵来做这件事情。

看着一大堆木料一块块搬入棚内,组装成修长的船体,然后装上父亲做的龙头和龙尾,最后再上漆,变成栩栩如生的龙舟,感觉还是很神奇的。还记得有年夏天在家闲的没事准备凭着记忆做一个微缩版的龙舟模型,被父亲发现还指点了一二。奈何自己没有继承到父亲木工技艺的半点水平,激情退却后只留下一个连半成品都算不上的架子。后面出门走上打工之路后,就没有后续了。

dargon-boat 老家上个世纪的端午龙舟赛(图片来自网络)

在龙舟上扯的有点远。回到昨天的看直播。到了下午,无意间刷到了贵州的「村超」。说起来惭愧,我不会踢球,也不是什么球迷。但这个村超的氛围着实不错,非常接地气。弹幕里面不时会冒出一些和专业球赛相比的言论,我觉得大可不必。专业球赛对我来说太过于陌生,但这种名字里带个「村」的球队一下就拉近了距离感,让坐在电脑前的我,也很快感受到现场的氛围。球场的解说员也是够忙,除了要解说球赛,还要不时播报寻人信息,要下雨了提醒小孩老人提前退场,倡议本地人给外地游客留位置。这些赛场之外的状态为比赛增色不少。